說起減塑限塑,其實可以追溯到2008年,當時中國頒布第一個“限塑令”,但由于只針對塑料袋提出限制規定,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并未引起太大的波瀾。但近幾年,無論是由艾倫·麥克阿瑟基金會發起的《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》,還是各國相繼推出限塑令,都進一步加速了減速限塑的步伐。這些政策主要體現了三大核心訴求,一是消除不必要的塑料包裝,二是顯著增加塑料的重復使用或回收數量;三是通過創新,使塑料包裝可以方便、安全地重復使用。 那么,從2022年各大品牌商和生產企業的表現來看,在以下3方面的成果還是可圈可點的。 首先,消除不必要的塑料包裝。一方面,飲料瓶無標簽化。例如,百事可樂、可口可樂、康師傅、蒙牛紛紛推出無標簽飲料瓶,雖然這種包裝方式還未得到大面積推廣,目前只能在電商渠道購買,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,以及消費者環保意識的進一步加強,將會逐漸受到市場認可。另一方面,以紙代塑速度加快。例如,雀巢奇巧棒冰淇淋、旗下糖果品牌凱利恬相繼推出經FSC認證的可回收紙包裝,用于代替以往的塑料包裝。 其次,增加塑料的重復使用。各大品牌商為了早日實現全球承諾,相繼推出含再生塑料成分的塑料包裝。 例如,漢高旗下某品牌推出其洗護系列,重新設計的瓶子包含至少50%再生塑料。但目前為止,全球回收率最高且處理最成熟的塑料是PET,通常被用來制作飲料瓶,如我們所見,當前可口可樂、百事可樂等飲料巨頭正在全球范圍內有序推進100%rPET的飲料瓶,以減少原生PET的使用。 對此,歐盟已經立法約束。根據歐盟一次性塑料指令,到2025年,由PET制成的塑料瓶25%的材料成分應來自回收塑料,到2030年,增加到30%。 最后,采用單一材料薄膜取代復合膜,提高軟包裝的回收便利性。其實近兩年單一材料薄膜一直呼聲很高,2022年全球范圍內陸續有相關軟包裝產品上市。 例如,全球包裝巨頭蒙迪為花王美發品牌開發單一材料自立袋;雀巢旗下普瑞納寵物業務推出單一材質全PP可回收包裝;富林特與CEFLEX(軟包裝循環經濟組織)共同開發含PP回收材料(rPP)的雙面層壓軟包裝。 單一材料薄膜雖然短時間內還無法撼動復合膜軟包裝的市場地位,尤其在國內回收體系還未完善的前提下還未有產品投入市場,但趨勢所向毋庸置疑。 無論如何,在全球低碳大背景下,減塑限塑勢在必行。我們看到,無論是品牌商,還是生產企業,紛紛加大了研發和投入力度,成果初現,但要想真正實現塑料的循環經濟,這是一個系統工程,還需要產業鏈各個環節以及政府相關機構的通力合作。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。 |